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从这份史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 列强可以在中国建立租界
B.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 列强取得划分“势力范围”的特权
D. 列强取得了设立“使馆界”的特权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岁) | 身高(cm) | 体重(kg) | 胸围(cm) | 呼吸伸缩差(cm) | 肺气容量(mL) | 握力(kg) |
日兵 | 21.4 | 165.1 | 60.88 | 84.95 | 10.36 | 3631 | 41 |
清兵 | 29.8 | 166.65 | 54.75 | 89.5 | 10.24 | 3129 | 31 |
A. 清军战斗给养落后日军 B. 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 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 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 B. 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C. 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 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
明初规定“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清初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B. 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 明清亲王权力剥夺殆尽
D. 皇室内部矛盾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