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 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B. 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 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民国某年,胡汉民曾说:“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其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的“行使职权”导致
A. 抗日统一战线面临危机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 国共两党合作走向破裂
D. 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
《资政新篇》的一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的洪秀全的肯定,如:“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说明
A. 这些改革建议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但随后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
B. 行政权受立法权制约
C. 人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从这份史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 列强可以在中国建立租界
B.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 列强取得划分“势力范围”的特权
D. 列强取得了设立“使馆界”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