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演化而来的。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演化而来的。最初顾炎武之所以把“亡国”与“亡天下”予以区分,其用意是

A. 反对空谈,力图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

B.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宣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

C. 鼓励人们关心国事

D. 号召人民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的沦亡。作出区分的用意是反对君主专制,明确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才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故答案为B项。A项属于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学风的用意,排除;C项说法不能反映作此区分的用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顾炎武没有这样的主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对这一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承袭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B. 批判了“君为臣纲”的正统思想

C. 要求推翻清朝腐朽的君主专制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查看答案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查看答案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查看答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由此判断孟子“仁政”学说的客观基础是

A. 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强大

B. 民心向背在战国争雄中起重要作用

C. 生产力发展,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D. 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