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
A. 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 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C. 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
D. 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B.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C.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 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应分别是
A. 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 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 清朝封建统治 儒家思想
D. 洋务运动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 林则徐
B. 洪仁玕
C. 张之洞
D. 郑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