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1980年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
年份 阶层 | 1928年 | 1939年 | 1959年 | 1970年 | 1975年 | 1979年 | 1980年 |
工人和职员 | 17.6 | 50.2 | 68.3 | 79.5 | 82.9 | 85.1 | 87.9 |
工人 | 12.4 | 32.5 | 48.2 | 56.8 | 60.9 | 60.0 | 61.7 |
职员 | 12.4 | 17.7 | 20.1 | 22.7 | 22.0 | 25.1 | 26.2 |
集体农民 | 2.9 | 47.2 | 31.4 | 20.5 | 17.1 | 14.9 | 12.1 |
全体手工业 | 74.9 | 2.6 | 0.3 | 0.0 | 0.0 | 0.0 | 0.0 |
(注:l928年,苏联尚有4.6%的地主。资料来源:贾春增(当代苏联社会等)、辽宁社科院社会学所《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等整理)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居民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变化进行探讨(要求:至少形成一个观点,并史论结合进行概括分析,史料与史实要相互印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28日故宫太和殿举行阅兵庆祝一战胜利
材料二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列位要晓得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强权呢?简单说起来,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倚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陈独秀《每周评论》发刊词(1918年12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参战时间及政府名称。说出太和殿的用途及建筑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一战期间中国为追求“公理”所做的努力。并结合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简述“公理”是否实现?
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 领导阶级 B. 革命主力 C. 革命任务 D. 革命背景
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这些政策
A. 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 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 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 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完成
C. 反映辛亥革命彻底胜利
D.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D.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