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国家得到过数量不大的短期贷款,而且利息奇高。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息低到6%。1936年,苏联从英国得到的贷款利息仅为5.5%。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是
A. 苏联斯大林模式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
B. 英德等国与苏联的根本利益日益趋同
C. 新经济政策显示出强大活力
D. 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1851年,英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伦敦人口达230万。这反映出
A.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缓慢
C. 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D. 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历史上称之为“地理大发现”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非洲的瓜分过程
C. 三角贸易的兴起 D. 新航路的开辟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因为这一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
C. 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 开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1956年,毛泽东讲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B. 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C. 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 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 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 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 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