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
A.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 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 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一化三改)的提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954年入秋以来,……中国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B. 三年自然灾害
C. 三大改造中存在着的“左”倾冒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
A. 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 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 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 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
A. 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 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 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 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泉,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西方法律开始传人中国 B. 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 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 D. 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