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在相当于日本幕府末期的1860年前后,中国和日本一样,在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

材料:在相当于日本幕府末期的1860年前后,中国和日本一样,在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的威胁中走着艰难的道路,但是由于两者所处的环境各异,因而以后所走的道路也不同。日本推翻了幕府制度,于1868年建立了立宪君主制国家,而中国却是在原封不动地保留原有政治体制的情况下,只想吸收外国的科学技术,这就是洋务运动……但是这样的洋务运动在依然如故的政治体制下,要想取得理想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薮内清《中国·科学·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主要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日改革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

 

(1)相同:都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都以自强为目的;都主张有选择性地向西方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都在一定成程度上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行。(言之成理,答出3点即可) (2)不同:日本天皇掌权,而中国光绪帝无实权;日本改革涉及到政治制度等各个层面,而清政府改革没有从实质上触动封建制度与文化;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积极对外扩张,给东亚及世界和平造成伤害,也给其自身造成困局。结果中国失败,但也传播了救亡图存的思想,推动了思想解放。(言之成理,答出2点即可) 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不断深化;改革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需要先进的指导思想;要和平地自强崛起,以维护和平造福人类为最高主旨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主要相同点主要从学习的对象、学习的背景、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中日改革不同之处主要从领导者的不同、改革层面的不同、改革的后果不同等方面进行论述。改革的启示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多种角度进行作答,例如,从领导者的不同可以得出的启示是改革需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域,而弱者丧稷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及神宗朝,荆人秉政……国事日非,膏盲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摘自《日知录宋民风俗》

材料五以下是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说加尔文的主张(与路德教相比)更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变法中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分未定。夫卖兔着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所谓一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日信,三日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权制独断於君则威。”

——引自《商君书》

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制观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舍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上述思想的利弊及其历史影响。

(3)对于材料二中的结论,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查看答案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 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 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 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午战争的取胜

B. 1889年宪法的颁布

C. “殖产兴业的政策

D. 军事工业的刺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