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

B. 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它没有成功

C. 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新篇章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这就改变了远东国际局势。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到了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中日敌对关系,开启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1898年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政变,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中国并不是全面学习日本,除了日本,还有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中国本土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而不选A、C、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 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 变更国体的主张    D. 大兴民权的意向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严重

B. 改革了封建政治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 百日维新    B. 戊戌政变

C. 清末新政    D. 预备立宪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各省动力状况及产业数据(1912——1918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轻工业

重工业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78%

22%

江苏

149

1139

1288

67%

33%

安徽

386

386

69%

31%

湖北

17

515

532

71%

29%

云南

贵州

17

17

82%

18%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中外城市规划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明清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地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

——摘自《中国城市建筑史》

材料二早在16世纪,伦敦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成为英国国内产品的主要输出港口、进口货物的主要口岸、国际转运贸易的中心。

……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入铁路时代,伦敦成为新兴铁路网络的枢纽。……伦敦作为英国传统的商业中心城市,得益于蒸汽火车的推广、铁路交通的普及,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摘自《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城中对“市”的规划有何变化及这一变化对当时的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可以明显看出英国伦敦城兴起的两个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形成这两个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