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 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 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C. 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 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近现代历史上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曲折复杂。下列有关两国关系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远东国际局势巨变
B. 戊戌变法是对日本的全面学习,只不过它没有成功
C. 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中日关系新篇章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 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 变更国体的主张 D. 大兴民权的意向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严重
B. 改革了封建政治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 百日维新 B. 戊戌政变
C. 清末新政 D. 预备立宪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各省动力状况及产业数据(1912——1918年)
省份 | 工场数(家)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 不用动力 | 合计 | |||
山东 | 121 | 815 | 936 | 78% | 22% |
江苏 | 149 | 1139 | 1288 | 67% | 33% |
安徽 | - | 386 | 386 | 69% | 31% |
湖北 | 17 | 515 | 532 | 71% | 29% |
云南 | - | - | - | - | - |
贵州 | - | 17 | 17 | 82% | 18% |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