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的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对此,我们日本的有识之士……依靠帝室的神圣尊严,断然推翻旧政府。福泽谕吉

(1)上述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政府?

(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材料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4)材料中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 (2)强化:政治上,在宪法中规定天皇大权独揽;思想上,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服从天皇。 (3)思想: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 (4)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内容是日本明治维新,联系明治维新改革发生的背景,可知,当时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面临诸多“内忧外患”危机,幕府统治的落后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武装倒幕成为一种历史必然。综上分析,可知“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德川幕府和明治政府。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后,明治政府的“神圣尊严”地位确立,并得到强化,这种“神圣尊严”地位的确立及强化,主要得益于明治政府以下两方面的改革:政治上,在宪法中规定天皇大权独揽;思想上,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服从天皇。 (3)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而人主总之”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归纳出维新派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主张在维护君主制的前提下,改良一些封建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具体主张体现在:主张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 (4)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仅维持了103天,以“戊戌六君子”事件而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从而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政府为革除封建落后势力,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等。 点睛: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很关键,最后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问题中“根据材料”,即需要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结合所学知识”需要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并整合一起解决需要回答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4)材料四、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的局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

C. “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

D. “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评述正确的是

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都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 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