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材料三如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材料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府治理环境的措施。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措施:依法治污;调整能源结构;培养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 (2)趋势: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从后工业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煤、石油等能源的无限制开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3)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盲目放肆地开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化、环保观念、盲目开发等方面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依法治污、调整能源结构、培养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分析。 (3)从图示可看出工业化初期到起飞阶段环境质量下降,后工业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逐步上升;原因主要从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情况分析。 (4)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而且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点睛:背景或原因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 2、审题:审准题目与课本知识之间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相关的“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准确进行知识定位,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 3、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具特色的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如图所示,国际组织的共同特征是

A. 发达国家加强合作    B.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C. 倡导建立政治合作    D. 成员国经济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三大支柱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呈现出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上的特点是

A. 美国掌控世界经济    B. 世界统一市场形成

C. 制度化和体系化    D. 区域经济集团化

 

查看答案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查看答案

新加坡《海峡时报》提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被看作精英对穷人的剥削。到21世纪以后,“全球化”开始带有半积极性的意味。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认为,对于“全球化”,既不需要对抗,也不需要叫好。”材料表明

A. 全球化消除了文明对抗

B. 全球化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加强

C. 对全球化关注日益淡泊

D. 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程度逐渐深入

 

查看答案

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 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 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 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