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封邦建国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 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 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票拟制度化
D.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 雅典公民 总数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形式 | 程序 | 罪名 |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
约40万 | 约4.2万 | 6000 | 501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不敬神和蛊惑青年 |
材料二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832年 | 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
1884年 | 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
1918年 | 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
1969年 | 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
材料三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 情况或改革措施 |
1787年 |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
1920年 |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
1970年 |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
1971年 |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丛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五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应出席代表2964人,出席2877人,缺席87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全国人大网
(1)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的变化。
(2)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些规定?。综合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