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 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 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A 【解析】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故A正确;B不符合“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C与材料无关;D材料无法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做法

A. 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 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 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 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

A. 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 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基础性制度,请通过选择完善表格

中央集权的四个基础性制度

郡县制度

 

 

国有专营制度

 

 

A. 盐铁官营制、九品中正制    B. 尊儒制度、科举制度

C.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度、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即进为郡县的国家。”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

A. 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    B. 南方楚国己率先实行郡县制

C. “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D. 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

——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答案】(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提高行政效率。

(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打击面过宽,不能树敌过多;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要警惕党派之争。

(3)尽量用第一手材料: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材料。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即可归纳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第二小问主要意图,根据根据第一小问的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可从选拨人才、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作答。

(2)本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改革的措施方面应做到改革应该循序渐进、减少阻力、同时应该增强自身实力;根据材料“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可知改革应该警惕投机分子,警惕党派之争。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历史研究客观公正,主要做到历史研究的史料应是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寻找多方史料、全面论证,注意孤证不立。

整体分析:本题以戊戌变法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措施及其经验教训以及史料研究等内容,问题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研究的能力。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二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材料二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