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

有一首山歌里唱道: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土地革命时期。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相关知识。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能充分说明我国这个时候“站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B. 五四运动

C. 南昌起义

D.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材料封赠制是指官员的亲属可获得相应官职和封号的制度。元朝封赠制是推行汉法的结果,武宗即位后,使其制度化。宋时高级官员的亲属才能被封赠,元代一品至七品的官员均可封赠。在宋朝凡是属于同意封赠等级的官员,亲属受封的官职是固定的,而元朝“每遇子孙升品,其父祖随迁,母妻同”,同时监察御史有”体察“之责。若有诈冒不实,并行追夺”,还规定“妇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等。宋朝封赠一般是“遇大礼”方许申请。元朝则规定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从五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四品,封赠一次灯。当时的儒者评价封赠“使居官执役者,明见脏吏之被祸,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孥,尽不免于戮辱;又见廉吏之蒙福,及其身,及其父母妻妾,俱得享于荣华”。

——据留明《元代史》、《元典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封赠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1874年,板垣退助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尽皆平等,无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呼吁为伸张人民的权利,必须建立民选议会,给人民以选举权,租税共议权,才是拯救国家之道。甲午战争爆发后板垣退助立即率领自由党转而积极支持政府的预算方案及对外战争,并在1895年发表了自由党与第二局伊藤内阁的合作宣言,板垣在第二年获得政府内务大臣的职位。中国学者如此评价板垣退助:“虽然有进步的政治思想,并能果断实践,但在对邻国关系上却坚持武士阶级的反动立场。”实际上,在板垣退助等近代日本改革者的眼中,民权与国权是对立的统一体,对内争取民权,对外争取国权,两者相辅相成。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概括板垣退助在19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板垣退助言行体现出的明治维新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都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或主张采取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形式,即主张混合方式的,约有9篇。……据我自己统计,明确主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仅有1篇,占全部文章的3.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穷困;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与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藉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材料三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己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己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个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己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四到1936年,帝国主义资本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人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普遍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单纯的“资本主义道路”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有哪些措施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措施相似?依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3)面对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施干预经济的新方针大多扭转了颓势。而当时中国也釆取类似的措施,虽取得一定效果却没有真正实现繁荣富强。据材料四分析其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了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另一方面则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符合这一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A. 《老人与海》    B. 《巴黎圣母院》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向日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