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为在军事上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陆续设立了河西四郡,派...

阅读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为在军事上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陆续设立了河西四郡,派遣使臣到西域开展外交活动。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一条通向中亚、西亚、南亚,以至欧洲的陆路通道。此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也陆续派遣使节到汉朝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中国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此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些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共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历时近30年。郑和船队游历南洋群岛诸国,到达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等亚非的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越过赤道,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出海活动。……亚非许多国家纷纷遣使来华访问、从事经贸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永乐年间共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国王或使臣245次访问中国……随船出行的航海家根据所见所闻编撰的著作,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藩国志》,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却以当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使相互隔绝的人类联系日益紧密,并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海外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行为的意义是非凡的。抛开殖民掠夺的性质不谈,他们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改善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使本来相互隔绝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东西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并最终奴役东方。

——摘编自唐晋主编的《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启示?

 

(1)特点:从艰难的少量贸易到频繁的大规模贸易;汉武帝和张骞的推动作用;陆上丝绸之和海上丝绸之路并存;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目的:朝贡贸易;宣扬国威;认识海洋;寻找建文帝。 意义:扩大中外经贸交流;开阔了国人眼界;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树立了和平交流的典范。 (3)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业危机;寻金热;传播天主教。 影响:对欧洲:地理大发现,社会大变革; 对世界:统一整体,市场雏形出现; 对亚非拉:灾难破坏,传播先进思想和生活生产方式。 (4)启示:提倡探索开创精神; 鼓励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崇尚大国和平崛起。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开辟新航路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汉武帝和张骞的作用、材料中的“此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也陆续派遣使节到汉朝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等信息,再联系教材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朝贡贸易、宣扬国威、认识海洋和寻找建文帝等方面来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出海活动”“亚非许多国家纷纷遣使来华访问、从事经贸交流”“随船出行的航海家根据所见所闻编撰的著作,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藩国志》,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等信息概括得出。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商业危机、寻金热和传播天主教等方面来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根据教材所学,以及材料中的“抛开殖民掠夺的性质不谈,他们拉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改善了人类的知识结构,加速了人类文明进程,使本来相互隔绝的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东西对抗中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方从此开始对东方占据优势,并最终奴役东方”等信息归纳总结得出,从对世界、对欧洲、对亚非拉的影响来回答。 (4)对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启示,可以根据以上总结出的要点,从提倡探索开创、鼓励对外开放、加强中西交流,以及和平崛起等方面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从两宋开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迁》)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现实状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

 

查看答案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查看答案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     )

A. 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 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 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 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查看答案

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并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1570

1670

1780

甲国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国

51000

260000

1000000

 

 

A. 英国、西班牙    B. 荷兰、葡萄牙    C. 英国、荷兰    D. 荷兰、英国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