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此事件表明( )

A. 清政府拒绝进行政治改    B. 革命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民主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D. 立宪派依然抱有政治改革幻想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了挽救自身危机,颁布“新政”进行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的是立宪派的内容,与B项无关。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与爆发•预备立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曰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A. 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 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 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 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查看答案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 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 近代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C. 使中国的独立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在西方一般是指封建时代),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B. “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C. “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 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潘恩说;“简单民主制是社会不借助手段而自己管理自己。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的领土与不同数量的人口的政府体制;而这种体制在效力方面也胜过世袭政府。”这主要标明潘恩

A. 推崇代议制民主政体    B. 反对简单民主制的原则

C. 认为代议制能够体现每个人的利益    D. 认为世袭政府效力低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