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电,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一致选举范龙佩、凯瑟琳·阿什顿为首位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人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欧盟各成员国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

材料二:有分析称,在欧盟中享有最大影响力和发言权的法德领导人都不希望选出一个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欧盟“总统”。推选过程中,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欧盟各国领导人用暗箱操作的方式闭门推选,也与欧盟政治理念背道而驰。欧盟未来的政治前景或许是光明的,但起码在这两人的任期内,我们似乎是无法看到这份光明了。

材料三:

近年来,中欧之间交往频繁。2009年5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第十一次领导人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评判并阐述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欧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主要特点:经济搭台,政治跟进;在斗争中曲折前行;大国主导,众多小国影响力与日俱增;由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实行了灵活渐进的原则,排除强制性一体化;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等。(不必拘泥字句,言之成理且答出2点即可) (2)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 理由:①从材料二来看,在一体化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超主权国家”的形成任重道远;②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③完全否定二者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取的。(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字句) (3)地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中欧贸易数额最大,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主要原因: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②走向联合的欧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③中国与欧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言之成理且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从欧盟的特点、欧盟的优势和分歧、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1)材料“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勾心斗角,无疑是对欧盟建立“超主权国家”设想的最大嘲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 (2)为开放性问法,考查学生对欧洲一体化这一问题的认识层次。若学生仅看到挫折或仅看到成绩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在会的该问题时,既要看到: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同时还要认识到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只有这样认识才全面深刻。 (3)地位根据材料容易归纳,主要原因从双方实力增强以及合作 领域不断扩大等角度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 215(南方)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 328(南方)
 

1 450.92
 

6.42
 

3.21
 

3.21
 

90%
 

 

 

材料二: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陈亮的观点和黄宗羲的观点。

(3)有人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

(4) 依据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A. 内燃机创造和使用    B. 电机的发明与运用

C.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D. 交通运输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78年~1996年的是

A. 解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    B. 原子弹、氢弹、火箭、人造卫星

C. 解放台湾、侵略、和平共处、反帝反修    D.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经济特征是

A. 计划经济    B. 新民主主义经济

C. 国家资本主义    D. 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读下图,分析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田水利的兴修

C. 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