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他“不治家事,...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他“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豪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闻其名,向他求资粮,鲁肃随手指家中两个大粮仓之一赠与周瑜。鲁肃初于袁术处任东城长,后见术无纲纪,他没有局限于地域因素,率领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希望辅佐明君。鲁肃经周瑜推荐初见孙权,他向孙权献策:“因其(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指汉高祖刘邦)之业也。”鲁肃还建议孙权:“刘备天下袅雄,与操有隙,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在曹操南下入侵东吴之时,东吴众谋士都劝孙权降曹,鲁肃力劝孙权乘父兄之基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周瑜于病重时向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鲁肃成为东吴都督后,关羽与鲁肃疆场纷错,双方都数生孤疑,而鲁肃“常以欢好抚之”。使吴蜀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摘编自王宇《杰出的外交家、战略家——鲁肃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鲁肃成为东昊都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肃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1)原因:鲁肃性格豪爽,喜爱赈济穷困,结交豪杰,具有独到的眼光和大局意识,周瑜的推荐,孙权的赏识与认可。 (2)影响:推动了东吴政权的发展,使吴蜀联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促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豪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鲁肃经周瑜推荐初见孙权”“他向孙权献策……鲁肃力劝孙权乘父兄之基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等信息可从鲁肃个人性格、赈济穷困、结交豪杰、眼光独到、周瑜的推荐、孙权的赏识与认可等方面概括鲁肃成为东昊都督的原因。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鲁肃成为东吴都督后,关羽与鲁肃疆场纷错,双方都数生孤疑,而鲁肃‘常以欢好抚之’。使吴蜀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可从推动了东吴政权的发展、维持吴蜀联盟稳定、促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等方面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他看不到中国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抗日潜力,而且总害怕民众力量起来会威胁他们的统治。而离开民众的力量,面对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远较中国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自然会怀着很大的恐惧感,觉得根本无力同它相抗衡。因此,他一直希望日本的侵略能够适可而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期待国际社会能对日本实施约束,使局势不至于进一步恶化。

1935年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由于贵州地方势力派首领王家烈用广东、广西暗中成立“三省互助联盟”,特别足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关系更为密切。蒋介石在日记中,还一再称他的部下为“桂逆”,写道:“桂逆乘机捣蛋也。”又说,“桂逆阴谋愈急,诚不可理喻也”“倭桂粤志(在)积极谋乱,无或变更,反而变本加厉也。”因此,他防桂系之心,不在“追剿”中央红军之下,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状况,却是事实。

——摘编自《七七事变前蒋介石对日政策的演变》

(l)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策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攘外必先安内”的危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康尔喀却不满足这项条约所带来的利益,两次入侵西藏。清政府调集军队驱逐了入侵者,库尔喀也归降了清廷。这场战争暴露出西藏地区的很多问题,如军务驰懈、货币制度不健全等。其中,货币问题成为清政府最关心的亨宜。1、铸造银钱,正面用汉字铸乾隆宝藏四字,背面用唐古式字铸乾隆宝藏四字。2、银钱以重一钱,重五分两项搭配铸造。每纹银一两准兑一钱重新钱九元、五分重新钱十八元。其旧钱系一钱五分重者,亦一例兑换九元,作为定价。3、铸钱银两,由商上支发,该局铸出钱文,易换银两,即将所换之银,改铸银钱。每钱九元,易银一两,所余一钱,作为炭火倾销之费。4、番寨赋税,有以银钱折交物件者,商上收纳时,即照所定兑换之数,按新铸旧铸分别折收,不得稍有浮多。至采买各物,亦须公平交易,不得苦累商民。5、铸钱局内,专派仔本二名,济仲喇嘛二名,以专责成。6、监铸局员,如果勒慎出力,由驻藏大臣保奏。倘敢徇私舞弊,即行产参办理。

——《中国西藏历史上两次货币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第一次币制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斌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认为对自由的侵害最甚的莫过于专制制度,基于此提出了分权的理论。这些思想与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一起,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美国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宪政主义。先后以政治纲领及法律形式确立并阐述了自由主义原则。

——摘编自《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建筑是和中国大家族完美结合的,四合院是其典型代表。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讲求“坎宅巽门”,正房必朝南,大门一般留在东南方向;西南方向最不样,那个地方一般就会设置厕所。影璧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正对院门,为的是遮挡院子里外杂乱的景物,也是为了进免邪气进了自己的家。在标准的四合院里,还有一个二道门,二道门是主仆之间的界限;对于女性而言这扇门再往外的地方就不能去了。在四合院的居住中,兄弟之间,正房、偏房之间都有严格规定。住在里面的人都要严格遵守。

一一摘编自《安得广厦千万间》

材料二进入20世纪后,居住“洋化”渐成时髦。清末重要政治人物那桐,在他住过的那家花园盖起了三间洋房,宣内摆放着全套西式家具,并配有一个西式厨房。越来越多的四合院被改造,很多宅院换下了糊窗户纸的下扇窗,改嵌玻璃,保证室内采光更充足、更敞亮。由于四合院铺地的方砖容易受潮,顶棚也容易坍榻,有些人家就干脆将老房改成水泥铺路,挑落顶棚,抹上灰顶。经过这样的改造后,四合院的舒适度大大增加。而辛亥革命后,四合院的居民大多不再以家族为单位了,传统的正房和厢房不见得一定给家长和儿孙居住。

——摘编自《民国:皇城根下的住房“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四合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合院存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住房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下面是美国与里西哥1989~1998年贸易发展情况图,由此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

A. 使墨西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 有利于北美区域经济的发展

C. 使美墨形成了经济优势互补    D.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