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推行的《秦律》和唐太宗颁布的《唐律》,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法律,请阅读以下材料。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归纳《秦律》和《唐律》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请你用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百姓对清官的期待
②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③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
④政府的积极宣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
A. 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一生著述甚多,其中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
A. 《通鉴纲目》 B. 《朱子全书》
C. 《朱子节要》 D. 《四书章句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