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宋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唐宋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不过,俗文学的存在也是不可轻视的。俗文学的代表是话本小说。那时,俗文学从原来的反映乡村生活为主转向市镇,其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宋代俗文学的特点,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1)政治制度: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科技领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或发明火药)。 (2)影响: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某些文明成果被亚洲国家所效仿。 (3)特点:处于文学附属地位(或宋代文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侧重市民本位,注意市民情趣;题材丰富多样;以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 背景:宋代的工商业有突出发展;城市发展较快和工商市镇增多;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有了自己的文化需求。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列举政治制度创新表现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及科技领域突出贡献如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等内容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可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说明了成为亚洲有些国家效仿唐朝。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可知俗文学居主流地位;“内容有灵怪神话、江湖豪侠、名人轶事,也有市民生活、男女相悦等‘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反映了内容丰富,具有了娱乐功能;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从宋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如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宋代占主流地位的依旧是雅文学,即士大夫文学”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唐宋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也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周原来是西部的小邦,灭商以后,都城丰镐地处偏僻,不能有效控制广阔的中原和东部地区。周公指出洛邑(今河南洛阳)是“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周公在这里建立军事和政治重镇,将统治中心东移,监管殷顽(不愿接受周统治的殷商旧贵族)、东夷,对天下实行有效地统治。诸侯咸服,天下大治。

——摘编自卢连成《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1)洛邑是古代重要的城市。依据材料,分析西周营建东都洛邑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和东周时期洛邑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

材料三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四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今河南商丘)可比。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形成的因素。

 

查看答案

秦始皇推行的《秦律》和唐太宗颁布的《唐律》,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法律,请阅读以下材料。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归纳《秦律》和《唐律》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东周时期是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时期”,请你用所学知识论证此观点。

 

查看答案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百姓对清官的期待

②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③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

④政府的积极宣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