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 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