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监察法规,即《刺史六条》,规定对地方官吏按以下六条监察: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注:石,是粮食的计量单位。汉朝郡守的俸禄为两千石。)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刺史六条》监察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刺史六条》。

 

(1)对象:强宗豪右;二千石以上的高等官员和官员子弟(答郡守长官也可)。 内容:以强凌弱,侵渔百姓;不奉诏书,违背典制;滥施刑法,不遵法纪;依附豪强,收受贿赂。 (2)简评: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但是以集权为出发点,作用有限,机制不完善,到后来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提到,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阿附豪强,通行 货赂,割损正令也。据此即可概括对象:强宗豪右;二千石以上的高等官员和官员子弟(答郡守长官也可)。内容:以强凌弱,侵渔百姓;不奉诏书,违背典制;滥施刑法,不遵法纪;依附豪强,收受贿赂。 (2)材料提到,汉武帝原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并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地方监察法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刺史六条》,注意联系中央集权、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监察功能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难点之一,要引起足够重视。御史大夫,秦朝中央监察官员,三公之一;刺史,汉代监察地方的官员;按察使司,明朝地方监察官员;枢密使,宋代中央掌管军事的官员。分散在教材各处,要从不同角度归纳相关知识点,同时和其他相关知识联系,如宋代通判的职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 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 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 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查看答案

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

A. 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    B. 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

C.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 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 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