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的洋务思想最早起萌于咸丰十年。《北京条约》刚刚换约,俄国公使表示,愿派兵船帮劝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复奏认为,这是洋人主动向清政府表示和好,朝廷应该抓紧这个难得机会,“将此两事妥为经划”,借以搞好同西方列强,尤其美、俄两国的关系,这样,“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优,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两年后,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募府诸君畅谈,眉生言及(夷)务,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饱、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
——摘编自朱亚洲《借国落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洋务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的洋务思想。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半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
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渡《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代以来中央政府推行的土司制度,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街,以进行间接统治。明清时期,这种制度落后性日益显著。土司统治,赋役无名,刑杀任意,而且土司之间经常互相攻伐,给土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领损失。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接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在滇、黔、桂、川、湘、鄂六省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在推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鄂尔泰主张“改归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有必应改者而不得不缓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各项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到雍正八年(1730年),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
——摘编自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帝“改土归流”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一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 国家 | 主要力量源泉 |
16世纪 | 西班牙 |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
17世纪 | 荷兰 |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
18世纪 | 法国 |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
19世纪 | 英国 |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
20世纪 | 美国 |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具体合理,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开始就是同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夏朝出现学校,其主要职能是向贵族子弟传授军事、卜筮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治职能日益凸显,政治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腐朽观念的传播,劳动者地位降低,职业技术教育逐渐不被人重视。但医学、算学、天文、艺术等职业教育,受到统治者重视,先后被列入官学课程,并创立了相应的专科学校。《国语—齐语》记载:“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说明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父子兄弟间传承。
——摘编自陈名树《中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从19世纪60年代起,民族危机严重,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也随之出现。19世纪末20初教育救国思潮兴起,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诞生,凝聚了当时教育界、实业界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由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职业教育体制,仿效日本、美国的教育在中国建立了新的学制,并且把职业教育的某些做法渗透到普通中小学教育之中。
——摘编自俞启定《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形成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及影响。
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这表明
A. 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B. 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
C. 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D. 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