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 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 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 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
B. 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C. 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 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因素有
①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③融入区域经济集团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下图是1954年5月1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
A. 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
B. 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
D. 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反共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 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梁启超在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①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②为宣传新思想而采取的策略
③西政与古事本质上一致
④国人对西方缺乏深入了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