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 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
B. 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C. 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D. 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
B.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C. 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 苏联工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表是1913~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 1913年 | 1922年 | 1928年 |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 102 | 72 | 101 |
谷物收获量(亿普特) | 86 | 56 | 73 |
马(百万头) | 36 | 24 | 34 |
牛(百万头) | 61 | 46 | 66 |
A. 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D. 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 领导人的言行最终决定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B. 邓小平南巡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在全国已经基本建立
D. 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A.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