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为:“普通百姓和工场女工甚至9岁儿童从圣经中懂得的真理要比不读圣经的教皇多得多。”这反映出他主张
A. 反对信仰基督教
B. 教皇应该享有权威
C. 《圣经》代表着理性
D. 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
①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 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B. 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C. 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D.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 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 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 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 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