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 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 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 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 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雅典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故B排除。材料不能说明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只反映了直接民主的泛滥,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局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 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 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 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 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查看答案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度,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2)商鞅在哪位国君的支持下开展变法的?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能否全面评价商鞅在历史上的作用?为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