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年代 | 中国的小麦价格 | 英国的小麦价格 |
1701——1710 1711——1720 1721——1730 1731——1740 1741——1750 1751——1760 1761——1770 1771——1780 1781——1790 1791——1800 | 25.20 24.17 23.34 26.16 29.88 42.74 44.96 29.73 42.01 51.29 | 65.20 68.21 61.60 55.76 46.08 63.05 73.44 84.19 88.21 138.56 |
(1)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析造成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趋势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自《中英经济对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英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中国价格平稳原因:农耕经济高度发展;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政府的经济政策;货币供应充足,金融市场稳定。
英国持续上升原因:十八世纪英国农业发展较为迅速;农业结构的调整;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农业商品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加快。
(2)趋势:中国人均收入没有明显变化,英国人均收入急剧上升,增长速度远超中国
影响:(1)中国:固化了农耕经济的基础;维持了封建政权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不利于社会转型);限制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英国:扩大了国内外市场;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兴力量的壮大;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可知18世纪后50年间中国价格平稳、英国持续上升。并结合中英两国社会的所学知识即可从农耕经济、政治经济稳定、重农抑商等方面分析中国的原因;再从农业结构、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分析英国的小麦价格变化趋势的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二“1700到1800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可知中国人均收入没有明显变化,英国人均收入急剧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耕经济、封建政权的政治稳定、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缓慢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再从国内外市场、社会阶层的分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革命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对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 1833年8月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郭士力任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
第二条 | 1872年4月 |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
第三条 | 1895年8月 |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万国报刊》在北京创刊。 |
第四条 | 1905年11月 |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
第五条 | 1931年12月 |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
第六条 | 1941年5月 |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贾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叶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莫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汁外贾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答案】(1)明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经济发展迅速;运河的开通。上海:工业化和经济近代化程度高;市场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社会风气开放。
(2)变化:由在世界区域市场中占据主导到沦为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由主动开展对外贸易到被动开放。
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使中国日益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据材料二“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理位置、政府管理、经济发展、运河的开通等方面概括明州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再从工业化和经济近代化、专业化程度、社会风气等方面概括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2)本题据材料一“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区域市场主导到沦为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的角度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文化交流、工业文明的传播、社会转型和近代化、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等方面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并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年代 | 中国的小麦价格 | 英国的小麦价格 |
1701——1710 1711——1720 1721——1730 1731——1740 1741——1750 1751——1760 1761——1770 1771——1780 1781——1790 1791——1800 | 25.20 24.17 23.34 26.16 29.88 42.74 44.96 29.73 42.01 51.29 | 65.20 68.21 61.60 55.76 46.08 63.05 73.44 84.19 88.21 138.56 |
(1)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析造成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趋势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自《中英经济对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英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时期,这次大危机是一战后二战前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其影响也十分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了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质疑,对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所以AB两项错误。D项为错误项。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明州地处东南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宋代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在宋代对外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浮化三年(992年),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其对外贸易地位迅速上升,明州市舶务一度成为两浙地区唯一从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直到南宋灭亡。宋代时明州人口大量增加,经济迅速崛起,大规模兴修水利,为明州商贸活动提供了保障,也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隋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唐代又开凿了宁波到杭州的杭角运河,明州经济腹地更加扩大了。浙东运河的开通,使明州实际上成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加强了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也扩大了明州的经济腹地。
——摘编自朱爱武《宋代明州海外贾易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叶外贸易重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新式工厂制度所带来的高效率,莫定了上海在中国近代经济中的地位,成为贸易重心巩固的物质基拙。19世纪60年代,外资保险公司、批发公司、拍卖市场、期货交易等新型组织形式和交易手段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导致其他区域的交易市场向上海转移。中外商人在租界内的活动摆脱了中国传统政策的约束,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及各类近代企业的兴办。与此同时,上海一方面作为新开放的口岸,社会风尚受传统势力束缚较少,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较为理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西方人进入上海的预期风险。上海又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其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而加速了正式的及非正式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孙玉琴《简述近代上海汁外贾易中心地位的形成》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州和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明州和上海的发展轨迹,概括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俄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等组成,最终由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体现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革命,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巩固苏俄政权的措施,与设问的原因无关,排除C。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 贵族阁员 | 非贵族阁员 |
1832—1866 | 64 | 36 |
1867—1884 | 35 | 23 |
1885—1905 | 40 | 29 |
1906—1916 | 25 | 26 |
1918—1935 | 25 | 82 |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 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答案】B
【解析】表格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贵族的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总体上看,内阁中贵族数量减少,非贵族数量增加,中间出现曲折波动,并且经历的时间超过一百年,由此表明英国政治变革的渐进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显示内阁权力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阁中贵族的数量在第三阶段增加,第四阶段减少,说明工业革命并不能决定贵族的地位,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即可得出结论。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19世纪一位英国学者在著作中写道:“如果整个人类,除一人之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那一个人持相反意见,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据此推断此著作最有可能是
A. 《论自由》 B. 《论法律》 C. 《论道德》 D. 《论平等》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一位英国学者……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来自于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著作《论自由》,故A项正确;《论法律》是古罗马西塞罗的作品,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论道德》也没有反映公民自由权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论平等》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皮埃尔·勒鲁作品,也不符合题干“英国”的限制,故D项错误。故选A。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 贵族阁员 | 非贵族阁员 |
1832—1866 | 64 | 36 |
1867—1884 | 35 | 23 |
1885—1905 | 40 | 29 |
1906—1916 | 25 | 26 |
1918—1935 | 25 | 82 |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 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 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 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