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随着利比亚开始从冲突中复苏,该国请求国际组织在公共开支、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提供长期贷款,可以提供该贷款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合组织
(2012年3月泰安一模)下表是1926一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
③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B. 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D. 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 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D. 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 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 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 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 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