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导致如下表中国产业结构在1936年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万元
| 工矿业 | 交通运输业 | 合计 |
合计 | 429600 | 391400 | 821000 |
外国资本 | 292000 | 351400 | 643400 |
本国资本 (不包括东北) | 137600 | 40000 | 177600 |
本国资本中 之官僚资本 | 20600 | 23500 | 44100 |
本国资本中 之民族资本 | 117000 | 16500 | 133600 |
A. 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贡献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A. 工业化的实现 B. 发展资本主义
C. 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D. 实现民主政治
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 在华外商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 C. 洋务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 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近代中国导致“耕”与“织”分离的最初因素是
A. 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 B. 外国商品的入侵
C. 洋务企业的诞生 D. 中国棉花生产的大量出口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先后贯通;大西洋海底电缆和太平洋海底电缆相继铺成;一些大洲也建成横贯大陆的铁路。”这充分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离不开
A. 水路和陆路交通的发展 B. 交通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C. 输变电技术和长途运输的进步 D. 新科技革命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