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人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于l912年将清朝学部更...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人改革回眸】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于l912年将清朝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的教育工作,蔡元培为第一任教育总长。随后,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时数。小学设置修身、国文、地理、算术、体操等科目,高等小学则在此基础上增设外语、图画、手工、裁缝等课程。中学、师范学校在此基础上增设理化、音乐、家政等课程。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悖、应该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救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宗旨。何为公民道德?蔡元培解释说:“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曰:自由、平等、博爱。”9月,北京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学制),在新学制下,分为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2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又包括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不同系统。壬子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教育》

(l)根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创建新式教育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

 

(1)举措:改造旧教育,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颁布实施新的学制; (2)意义:有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巩固新政权;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国初期创建新式教育的举措主要从课程体系方面、教育制度方面、学制方面进行相应的概括。 (2)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主要从对教育自身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政治方面(巩固中华民国这个新政权)、思想文化方面(利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等多方面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黄钟在《帝国崛起病》一书中.细致分析了几个大国的发展历程,找到了大国兴衰与权力制约间的定律: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80年的。为什么?因为犯错。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但是,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这就是说,权力国不受制约而短命,进一步说,权力越不受制约,就越短命。再进一步说,随着演化速度加快,出错概率提高,权力越不受制约,寿命就越短。

解读材料,提取一个关于大国衰亡定律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给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城,还包括长江流域。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城,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张骞遇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儒、释、道三家并用,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变革。就带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城市的里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

一一摘编自《中华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材料二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西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父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伏尔泰称赞中国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材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l)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中华文明取得空前成就的原因和欧洲学者对西方文明产生怀疑的背景。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领示意图。这反映出

A. 科学技术推动了贸易量的增加    B. 二十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C. 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 世贸组织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稳定

 

查看答案

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认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反对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表明苏联

A. 建筑原料产业供求平衡    B. 经济建设进程出现了偏差

C. 计划经济体制己经建立    D. 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议会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如《济贫法》《工厂法》等,严格限定童工和女工的工作时间,改善被雇佣者的生活境遇。推动英国社会立法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 启蒙运动的推动    D. 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