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条约制度的起点是在
A. 19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初
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A. 中国主权的丧失 B. 天朝体制逐步崩塌
C. 中西方地位平等 D. 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的成为一个大工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
A. 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
B. 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
C. 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
D. 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A. 专制统治强化
B. 政治民主化滞后
C. 军国主义盛行
D. 没有代议制特征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曲折性 B. 法制化 C. 反封建性 D. 普选制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表明
A. 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B. 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 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D. 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