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清代蒋炯《踏车曲》描述了某劳动工具:“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该工具是
A. B. C. D.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2010年1月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横幅。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
A. 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
B.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
D.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有人形容43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所示外交事件中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参加万隆会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 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 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