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
A. 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
B. 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全球通史》: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 年,……第三次在1949 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建立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世卿世禄制确立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
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 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 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 祖先牌位
B. 皇帝宝座
C. 青铜兵器
D. 铁制农具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