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农业生产...

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

材料二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11月4日)。

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1959年11月4日)

刨红薯,民工过路,歆慕不已,都到地头捡残屑,驱之不去。一个新发明,红薯藤磨粉。(1959年11月13日)

——顾准《商城日记》(1959-1960)

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来源:经济参考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并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

 

(1)特点:生产资料集体化,集体劳动,按劳分配。意义:克服小农分散经营的弊端;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利于工业化 (2)状况:陷入三年经济困难。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左倾错误忽视规律急躁冒进;自然灾害 (3)途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以及正确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等,不难把握到答案,即生产资料集体化,集体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积极作用”展开,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状况及原因”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关于第二小问,结合“天灾人祸”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人祸”: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左倾错误忽视规律急躁冒进;“天灾”:自然灾害。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1978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把握到答案,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第二小问,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把握到以下方面: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大跃进”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八字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关于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三大改造的推行: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2.中共八大的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这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正,并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

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逼近贸丝,而且开车缫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明中叶后,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士农工商”中的“商”,已不再排在末位。“士商常相混”,亦商亦儒,甚至弃儒从商,在一些商帮崛起的地方,似乎成了普遍的趋势。即便是“儒风独茂”的徽州,民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徽商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徽商为什么得以兴盛?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材料三可是,上述的这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二中的“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应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指出资本主义侵略的真正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

 

查看答案

2016年,山西省初步安排在十大重点领域计划投资9088亿元,太原地铁2号线、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及晋祠泉复流工程等项目将获重点支持。我省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C.     D.

 

查看答案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