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国际组织领导人曾说,“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中国进入“多边体制”是在
A. 1991年 B. 1995年 C. 2000年 D. 2001年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的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理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力主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 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1944年)世界花了15年时间和一场世界大战的代价才坐在一起弥补全球金融的漏洞,正是这样的漏洞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了经济大萧条。”当时修补“漏洞”的主要措施是
A.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货币体系 B. 成立欧洲共同体,推动经济一体化
C. 签署《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 D.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 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 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D. 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 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 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
D. 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