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A.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强调法律维护公共利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强调重视法律程序。故选D。A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维护的公共利益;B项是《十二铜表法》的积极意义,即成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进步性,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4年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在上海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当年出具查禁25家书店的公文,共涉及28位作家的149种书籍。各书店联名请求“体恤商艰,从轻处置”。当局批复:“一、切实执行前令……三、在剿匪严重时期内暂禁发售者三十种……”。这反映国民政府

A. 为了配合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行动    B. 为抗日战争做好舆论的准备

C. 防范各地军阀利用媒体兴起反蒋运动    D. 官僚资本对民族出版业的打击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 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 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C. 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 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查看答案

商周的国家组织原则是按照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来确定社会等级,政权和族权合二而一,由贵族行使政治统治权。这说明了商周官制的显著特点是

A. “血亲为主”    B. “礼法融合”    C. “亲贵合一”    D. “礼刑并用”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曾投靠郑成功)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军海澄。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沿海村社荒凉萧条的景象,他忧心如焚,遂挺身而出,先后两次上疏,直言“海禁迁界”之失策,痛陈“迁界”之弊端,与此同时,施琅还清醒地看到,“迁界”的根源在于台湾尚未统一,因而他明确地提出要以平定台湾来解决“迁界”问题。他不顾年老体衰及遭受冷遇,两提攻台,四请专征,矢志不渝,终于感动并说服了康熙皇帝。1681年7月,在康熙皇帝支持下,施琅主持专攻台湾,经筹划准备以后,于1683年6月14日率舟师攻克澎湖,迫使台湾郑氏集团纳土归降,施琅率部兵不血刃地进入台湾本岛。入台后,施琅采取了一系列抚政安民举措,保证了社会安定,从此,实施多年的“海禁迁界”政策终于被废除。据史籍载,1696年施琅逝世后,“闽中绅士军民闻公薨,皆巷哭失声。”并立祠将其尊奉为神明。

然而,在清代末期,革命志士们把明末清初的郑成功、张煌言等孤忠荩臣尊奉为民族英雄,大力宣扬,以号召民众。相反,施琅却被当成一位十足的“叛徒”而加以否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年间施琅的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在清末遭到否定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