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

A. 井田制最早瓦解    B. 管仲改革效果显现

C. 建立起郡县制度    D. 率先使用铁犁牛耕

 

B 【解析】据材料“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种户籍制度,不能体现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故A项错误;齐桓公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在采取“相地而衰征”的征税制的同时,实行制国、制鄙和“正户籍”等制度,故B项正确;郡县制度是在秦代确立的,故C项错误;“率先”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齐国……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学生应该联系到管仲改革的史实,尤其是“相地而衰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历史抉择都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稳定国内局势的同时,波拿巴再次打败反法联盟,波拿巴的个人威望也因此登峰造极。1804年,先由元老院修改宪法,后由公民投票批准,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在革命元老中,只有少数人表示反对把共和国改为帝国。拉法耶特感慨地说,让他震惊的不是一个野心家的篡位,而是举国的驯服。

——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典》用简明有力的法律语言,对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有利于资产阶级所有制的规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主要革命成果,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立法及其理论原理都鲜明地体现在《法典》上了。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三作为美国第一、第二届总统,在共和国艰难的创业日子里,华盛顿确立了宪法的权威,组建了有效的政府,使经济发展走上了正轨,收回在邦联时期被外国占领的土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保持了和平;并且在政治和法律上开创了许多良好的先例。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称帝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中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3)据材料三,归纳华盛顿为巩固共和制而作出的主要贡献。分析美国共和制对世界政治文明的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主张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特点。简要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柏拉图治国主张的相同点以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治国理念的不同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查看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

材料四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并分析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并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材料四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查看答案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国策。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会因外界形势变化而采取变通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四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提出的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并分析影响此时中美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简述中美“打开关系”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处理中苏(俄)关系中的外交政策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不可分割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但是,革命并不彻底,而且产生了许多不幸的后果。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并未意识到在民国建立后,必须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抗争。他们也无视孙中山三阶段的革命方略,而只是乐于同遗老遗少合作,并优待废帝,这些都为以后军阀割据及复辟帝制的企图铺平了道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局限性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