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这表明
A.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B. 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清末历史教科书大多认为鸦片战争是清初以来中国诸多对外交涉事件中的一种。民国成立后,历史教科书开始关注它对中国的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前后一批史学专著则认为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与这些史著不同的是,历史教科书一面认为它是列强侵略中国之始,一面仍然采用明清之际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据此可知,民国时期
A. 历史教科书重视近代国家观念的塑造 B. 历史教科书侧重宣传五族共和理念
C. 民族危机的加剧导致教科书编写激进 D. 教科书编写与学术研究成果保持同步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驰
D.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A. 冲击了传统教育
B. 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D.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夏礼吾能言之,祀(把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
A. 熟悉夏商礼制
B. 重建礼法规范
C. 感叹祀宋衰落
D. 重视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