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反映道家的少私寡欲之类的无为而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法家的思想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墨家的思想观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而非儒家的思想观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一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都没有间断。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动又兴,新建祠堂不少(见图二)。

材料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礼记·丧服四制》

(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宗祠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宗法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三: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

 

查看答案

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往往不戴头盔和不穿沉重的铠甲,甚至他们使用的剑也是比较落后的青铜短剑。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割去对方的人头并以这些人头堆积成山是秦国人的本能,可以说秦朝是建立在一座座万人坑基础之上。这反映了(

A. 秦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相对其他国来说比较落后

B. 商鞅变法确立和发展了秦国上下尚武的传统

C. 奖励军功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普通秦国人价值观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战争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的列国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国内贵族官员爵位分为卿、大夫、士等5个等级。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之有关梁,庶人之有爵禄的现象,这说明

A.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C. 选贤任能,军功爵制确立

D.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查看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遵循先代旧制

B. 因时进行变革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强化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