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
A. 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 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C. 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D. 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如果以下历史人物看到这句话,所持“态度”合乎逻辑的是
A. 汉武帝:严禁传播 B. 陆九渊:不谋而合
C. 李贽:荒诞不经 D. 黄宗羲:奉若神明
宋朝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
C. 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 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A. 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 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
C. 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
D. 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 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 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D. ①②③④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