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A.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天命论、生知论 D. 工商皆民生之本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 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 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 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 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 尊儒抑法
B. 尊法抑儒
C. 儒法并用
D. 儒法对立
下列三幅图不能反映的观点是:
A. “无为而治”
B. “法治”
C. “仁爱”
D. “非攻”
人们常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也有着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A.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B.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
D. 南宋时期朱熹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A. 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 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 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 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