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

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此史料理解准确的是

A. 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    B. 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 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    D. 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A 【解析】公元438年,太武帝在长安一所寺院发现被收藏的大量武器和财产,怀疑佛徒与叛臣合谋作乱,遂下令灭佛。接着,太武帝采纳大臣建议,颁旨令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这就给国家争取了为数甚大的劳动力,因为处在这种年龄段的僧侣正是身强力壮之时,罢使为民,可以满足朝廷征役的需要。而在此之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统一北方,加大了对柔然汗国的打击。显然,民族战争是时代背景,而灭佛行为是内政方面的,增加役力则是灭佛的目的和成果,故A项正确;灭佛与战争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和尚还俗增加役力不是直接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故C项错误;让和尚还俗只是灭佛的手段,并不是起因,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比较新颖,涉及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史料与史法。学生平时接触得比较少,因此,本题有较大难度、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分析三个资料所反映内容的侧重点(方向)。再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

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查看答案

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这些规定

A.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

C. 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

D. 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

 

查看答案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查看答案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查看答案

《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

A. 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

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

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