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

——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特点: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立法先行,强制实施;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服务。 医保制度完备和覆盖率不断扩大,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但限制私营医保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可归纳德国医保产生的时间较早、、实行立法保证、医保制度完备;根据材料“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可归纳医保覆盖人口广;根据材料“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可归纳德国医保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根据材料“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 可归纳德国医保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服务。 (2)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福利国家的相关知识。本题要求对德国医保制度改革进行评价,因此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评价德国医保制度改革。积极的方面主要是逐渐完善了医保制度,提高了民众的人均寿命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等。消极的方面可以从材料第二段末尾找到,比如损害了互助的原则。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特点” “评价”。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 “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 “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 “特点” “评价”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对策: 熟悉考点是基础; 多记诵,滚瓜烂熟; 阅读材料有技巧; 首尾句、标点符号; 组织答案须谨慎; 审清题、简单草稿; 要点序号不能忘。 序号化、书写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末期,阶级矛盾和蒙汉民族矛盾尖锐。元顺帝即位后,驱逐权臣伯颜,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开始了“至正更化”。脱脱上任不久,宣布恢复科举,对汉人择优录取。在宣文阁内重开经筵,当时的经筵基本上是“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绒默”。至正五年,元顺帝特诏命24名官员分赴各地宣抚民众,并给予宣抚使特权:“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民间一切兴利冷弊之事,悉听举行。”元顺帝还下令官府设置常平仓、义仓,以应付突发性自然灾害。

元顺帝虽对改革重臣斌予充分信任,但君臣之间同样存在着矛盾与隔阂,17年间有七任丞相相继执政,而他们的改革路线又各有侧重。当时,太子党与顺帝党的斗争,伯颜与燕帖木儿家族之间、脱脱与伯颜之间、哈麻与脱脱之间也存在激烈斗争。这些斗争极大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至正更化”亦被葬送其中。

——摘编自《元末至正更化探究》

(l)根据材料,概括元朝“至正更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实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至正更化”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B. 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 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 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些传统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元月1日)、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节庆日变化印证了

①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

②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

③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④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CHINA一词指代大陆。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1979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

A. 力图与美国平起平坐

B. 反对美国对华政策

C. 赞同“一国两制”方针

D. 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一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和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反映了小国拥有发言权,但未改变大国霸权政治的现实

B. 两个大国是指美国和苏联,小国为新独立的国家

C.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大国和小国能相互制约

D. 第三世界不能左右联合国的任何事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