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A项,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实际上是并立的地方政权,相互攻伐。元朝的行省是行中书省,受到了中书省的管辖和领导,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两者在地位和职权上都不相当。故A项错误。 B项,唐初“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门下二省渐趋合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并下设“五房”分掌有关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成为宰相协助皇帝驾驭天下的中央议事决策机关。宋代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职务相当于宰相。因此,唐代的“政事堂”和宋代的“中书门下”都是中央决策机关,地位和职权相当。故B项正确。 C项,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清正廉洁的重要手段。明代巡按御史官职仅为正七品,位次卑微,但其巡察地方时“代天子巡狩”,连四品的知府也要“跪迎道旁”,且可以小事主断,大事才奏裁,具有位卑权重的特点。因此汉代的刺史和明代的监察御史虽然职权相当,但是地位不同。故C项错误。 D项,提点刑狱司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的司法机构,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等。通政司,又名通政使司,是明代掌管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因此提点刑狱司是监察机构,通政司是行政机构,其职权不同。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监察御史、政事堂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备选项中所给的古代的官职,均为学生所熟悉,解题时,一是要紧扣“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等要求,一是要对备选项进行准确的分析归纳,明确刺史、政事堂、诸侯国、行省、监察御史、中书门下、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等官职的地位与权力,这就是需要学生对教材基础有准确识记才可以,夯实的基础知识时高考取胜的前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查看答案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查看答案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查看答案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查看答案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A. 《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