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D 【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之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视天下一切为个人私有财产,百姓难以摆脱对君主的依附,故 A项错误;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材料无从体现,故 B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着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下虽无世禄之臣”可见秦朝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 D 项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卿大夫亦世其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可知秦朝以前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秦朝打破血缘关系,开创官僚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 证明皇位正统

B. 体现皇权独尊

C. 保证皇位世袭

D. 震慑割据篡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了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  )

A. 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 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 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

 

查看答案

(2010·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

材料一所谓“以法法之”者,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立法之人,必先……熟谙各国风教,大小上下,源委重轻,无不了然于胸中,然后推而出之,乃能稳惬人情也。……兴各省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二梁启超著《立宪法议》,指出: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以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者也。”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材料四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主张(不得摘抄原文)如何评价这一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资产阶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作了怎样的努力?

(4)上述史实反映的先进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没有使苏联经济获得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④1975年以后,改革停滞不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