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 体现出古罗马法追求公平公正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从梭伦改革以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政治发展趋势是
A. 从氏族部落到城邦国家 B. 从贵族掌权到平民当政
C. 从贵族政治到公民政治 D. 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
《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这表明古代希腊( )
A. 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 B. 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
C. 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 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 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D. 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A.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 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 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一
D. 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