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以冶铁成业的郭纵、以煮盐起家的...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以冶铁成业的郭纵、以煮盐起家的猗顿,在秦国继承家业开采丹砂矿的寡妇清都是很有名的手工业主。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 “工商食官”的局面已被打破

B. 秦国和赵国的手工业最发达

C. 政府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D. 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工商食官”的,而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私人也可以从事这些经营,即“工商食官”的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被打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私人也可以这些手工业从事未反映手工业是否发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政府当时是抑商的,不会重视商业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在中国古代官营工商业才占据主导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偏远的农村至今流传着赶牛耕地的口令:“驾、驾”(往前走),“吁、吁”(站住),“喔、喔”(右拐),“过、过”(左拐),耕牛会依照口令有条不紊地帮助农人完成耕作。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 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B. 农民训练牲畜的技能

C. 耕牛是人们的好朋友

D. 铁犁牛耕的生产状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扬:“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人罗斯福获胜,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在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获胜,连任总统。

请完成:

(1)联系材料一和《国家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罗斯福、胡佛的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了二人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什么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3)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查看答案

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查看答案

材料一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共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

材料二(19世纪晚期)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不为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偷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器,故工致而价廉,且亦成功;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作为传统产棉区的太湖流域东部,到1919年,仅常熟、嘉定、上海、宝山、南汇、奉贤、川沙、崇明八县的棉田面积,合计就达367万亩。原本棉花产量有限的浙东沿海地区,也是“海滨沙地皆棉田也,每岁所收,为出口一大宗

——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材料四江浙两地的农民因为地理的优势和便捷,进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大城市做工的不在少数,而去当时的上海,则是流动目的地的首选之地。据统计,从1912年到1932年,20年间,仅在苏南颇具实力的荣家企业从2家增至21家,工人数也从1334人增至33416人,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江浙两省农村。对此,时人评论说:“中国工人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仲富兰《试论近代江浙农村人口流动与习俗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江南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

(3)材料四中江浙地区农民从业状况出现什么现象?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历史因素。

 

查看答案

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12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

经济持续增长

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物价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

进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