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下列事件属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走弯路”的是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执行
D.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5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的社论,提出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把我国各种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由此可知
A.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D. “左”倾思想在不断发展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下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简单图示。图示中两个“低谷点”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帝国主义的侵略
C. 法西斯侵华战争的破坏
D.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挤压
据《中国近代史教程》统计: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1亿元。8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998.4万元,缫丝业新设厂96家,投资额799.5万元。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哪一时期的状况较为贴切( )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战争后
C.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 民国初期